新闻热线:0816-2395666
设为首页
加入收藏
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页 > 绵阳新闻
告别假期模式 轻松迎接开学
这份收心指南请家长和孩子查收
发稿时间:2025-08-28 08:52   来源: 绵阳日报

  绵阳新闻网讯 暑假将尽,中小学开学进入倒计时。经过两个月的放松时光,孩子们要重返校园、适应规律的学习生活,难免面临作息调整、心理适应等问题。如何助力孩子平稳“收心”、顺利开启新学期?8月27日,记者专访了绵阳市中心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张芸,为广大家长和孩子送上实用指南。

  张芸表示,帮孩子“收心”,核心在于孩子主动调整、家长做好陪伴支持,尤其对敏感孩子要多些引导,遇孩子难解决的问题时,及时联动学校、借助专业力量,形成“双向配合”的合力。

  “开学综合征”常表现为孩子情绪波动、说“不想上学”。这时家长别急着说教,要先“接住情绪”——蹲下来和孩子共情,比如问“一提上学就不开心,是不是心里还没准备好呀?是担心作业没完成,还是其他事儿呢?跟爸妈说说”。先让孩子愿意吐露顾虑,还要明确告诉孩子:“刚开学不适应、有点不想去学校,这很正常,就像邻居家小弟弟也跟妈妈念叨过呢。”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被接纳、不是“出格”。等孩子情绪缓和了,再聊聊校园里的趣事,比如和好朋友见面、食堂的好吃的,帮孩子消解抵触。

  想调动孩子上学的积极性,不妨加点“仪式感”。陪孩子一起准备开学用品,让他自己挑选喜欢的新文具,把对新东西的期待延伸到对开学的期待;也可以和孩子聊聊新学期可能有的新鲜事,慢慢唤醒他对校园生活的向往。

  除了情绪调节,作息调整是关键一环。假期里不少孩子“晚睡晚起”,开学突然早起容易抵触。家长可以用“小步快跑”的方式过渡:开学前一周开始,每天比前一天早睡10-20分钟、早起10-20分钟,一周左右就能贴近上学时的作息。调整时多鼓励、少催促,减少孩子的抵触心理。

  张芸特别提醒,若开学后孩子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,甚至拒绝社交等异常情况,要及时“求助”。一方面联动学校,常和班主任、学校心理老师沟通孩子状态,家校携手帮助孩子;另一方面善用专业资源,先了解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开放时间,告诉孩子“在学校要是心里不舒服,随时能去辅导室找老师,老师会帮你想办法”。若学校层面难解决,可拨打区级、市级心理辅导热线(如心理援助热线12356),必要时带孩子到医院心理科做专业评估——别觉得“去医院就是心理出了大问题”,早让专业人员介入,能更快帮孩子调整,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家长因担心孩子适应问题而焦虑催促,这反而可能影响孩子。家长首先要稳住自己的情绪,父母心态平和了,孩子心里才踏实。用科学的方法耐心陪伴,孩子定能平稳度过开学适应期,轻松迈入新学期。(记者 彭雪)

编辑:李志



相关新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