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日,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青春身影,带着对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崇敬走进绵阳博雅学校,开展了以“传承‘两弹一星’精神,点燃青春奋斗之火”为主题的演讲活动。这支由大学生组成的队伍,为刚迈入初中的孩子们心中,播撒下爱国、奋斗与创新的种子。
两位主讲人的特殊身份,让这场精神传承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独特的亲和力。电子2024级3班团支部书记印稷铭,以刚步入大学的青春视角解读历史,与初中生的成长节奏高度契合;电子2023级1班团支部书记易慧,作为博雅学校2020届毕业生,带着“学姐”的亲切感重返母校,让精神传递多了份反哺的温情。?
演讲伊始,印稷铭同学便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娓娓道来。他讲述着那些在艰苦卓绝环境中攻坚克难的身影,那些隐姓埋名、无私奉献的坚守,让孩子们仿佛看到了戈壁滩上的篝火与实验室里的灯光。作为团支部书记,他更巧妙地将历史叙事与共青团对青年的要求相衔接,勉励大家:“遇到学习困难时,想想当年科学家们在戈壁滩上的坚持,就没有跨不过的坎。”点明这场演讲不仅是对过往的回望,更是新时代青年接力红色基因的责任传递。
易慧同学以“过来人”身份穿插分享,时而补充母校场景,时而代入初中生视角提问。她将宏大精神拆解为可触细节,让严肃讲述流动着轻松互动感。从王淦昌等元勋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归国,到科研团队物资匮乏时用算盘算数据,鲜活案例让孩子们懂了:伟大精神孕育于平凡坚守。她还列举西南交大在轨道交通、智能装备领域的突破,让孩子们明白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从未褪色,正在以新的故事生动延续。最后,她郑重的说到:“初中是树立理想的关键时期,希望大家能从‘两弹一星’精神中汲取力量,既要脚踏实地学好知识,也要心怀家国仰望星空。”
活动最后在轰鸣的掌声里落幕,孩子们久久伫立,不舍离去。老师们望着孩子们眼中跃动的光,心头满是触动:这场活动不只是跨越学段的精神传承,更是一场温热的青春对话,让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在互动中愈发鲜活。孩子们也更加懂得,头顶的星辰从不遥远,那是前辈用青春焐热的信仰。新时代少年的成长,就是接过前辈的目光继续前行,以滚烫的热情、昂扬的斗志,在成长路上奋力奔跑,让青春力量汇入民族复兴的壮阔星河。(包希悉 黄友勇)